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这些预报秋雨的天气谚语,你听过吗?

天气谚语凝结着过往天气预报的经验

这些关于秋雨的天气谚语

你都听过吗?

 

1.gif

10月上旬以来多地出现降雨。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秋雨不如夏雨那样量大,决定着全年的旱涝,也不像春雨那样“贵如油”。因此,秋雨也不比春雨、夏雨那样被人们看重。

其实,秋季雨水的多寡和旱涝的关系比之春雨、夏雨并无不及

这是因为,秋季是农作物产量形成和收获时期,同时又是播种季节。没有适量的秋雨,秋熟作物难以灌浆;而过量的秋雨又不利成熟,容易造成涝害。适量的秋雨更能为小麦等秋熟作物提供适宜的土壤墒情,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1“春旱秋涝”

预防秋季降雨和旱涝的谚语,以当年春、夏季的某些情况为前兆者较多。“春旱秋涝”就是流传于华北的一例。

2.gif

 

研究人员通过查阅北京气象资料,发现常年春季4月份降水量与910月降水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在研究中,把各年4月份降水量资料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确定“界值”,并寻求出以下指标:4月份降水量少于15毫米,且910月降水量多于60毫米;4月份降水量多于15毫米,且910月降水量少于60毫米。

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有80%以上年份能够体现“春旱秋涝”,在25年的样本统计中仅5年有些许出入。
2“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我国大部地区属季风气候,秋雨的多少和雨季结束的早迟有一定关系。

华北的雨季一般在8月结束,而后雨量减少。“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就与此有关。

这句谚语是说:8月初下雨后若无较大降水(即所谓的“秋吊”),则可能秋旱;若有较大降水(未吊起来),则以后还要下雨,会出现秋雨偏多的情况。

3.png

这句谚语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进退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动有关,往往在其西北有一雨带。

盛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到2530°N以北,我国北方进入雨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8月上旬开始南退,有的年份在7月底8月初即南退,而有的年份则迟到9月份才向南撤退。所以8月上旬前期,也就是立秋前后下雨以后,若无较大降水,则表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可能已向南退,将要“秋吊”了。

相反,若8月上旬前期下雨后,还有较大降水则表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尚未南退,可能南退较晚,秋季雨水可能偏多。

据河北省易县的气象资料分析,8月初下雨以后,若无大于30毫米的降水,则911月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少50%以上;而8月初下雨以后,又有大于30毫米的降水,则911月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50%以上。
3“三伏不热有秋旱”

在长江流域流传着“三伏不热有秋旱”的谚语。

“三伏不热”往往是长江流域夏季环流形势不够强所造成。秋季时则整个环流形势也易较早转为冬季环流形势。

因而在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如南京、芜湖等地就时常能够体现“三伏不热有秋旱”的情况。如资料显示,芜湖7月平均气温低于30℃,则10月雨量少于95毫米;7月平均气温高于30℃,则10月雨量多于95毫米。23年中有21年符合此关系,相关百分率达91.3%

当然,由于地区差异和可能存在的“季节推移”关系,而使“三伏不热”的年份,特别是“伏里凉”的年份也可能秋雨偏多,出现“状里凉秋雨淋倒墙”的情况.
    例如在长沙,这两条似乎矛盾的谚语同样有效。从长沙1951~至1974年资料得出,7月份平均气温越低,则10月份出现降水量过多(多于平均值50%以上)或者降水量过少(少于平均值50%以上)的可能性越大。可见“三伏不热有秋旱”和“伏里凉秋雨淋倒墙”在长沙都成立,而且伏里越凉,出现旱和涝的可能性就越大。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