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要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
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一个较为稳定的气候环境对人类和地球生命的长期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然而,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打破了这个平衡。由于温室气体具有“保温效应”,减少了从地球向太空逸散出去的能量,使得气候系统能量增加。虽然地球通过气温上升等方式调节能量收支,但目前气候系统依然在不断积聚能量,并驱动了一系列气候变化,将能量以各种形式储存在地球中(例如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所以,人类要追踪继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就需要不断核算地球系统的净能量变化,了解地球系统的能量到底储存在哪里。
对于地球系统热储量状况的评估涉及多个学科,例如大气、海洋、陆地、冰冻圈等,很难由一个机构甚至一个国家独立完成。主动应对和积极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发起成立的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组织了全球30余个科学机构的科学工作者共同完成此项任务,这是国际上首次大规模的地球系统储热状况评估,为未来常态化的盘点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参与了本次国际联合评估,正是希望“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在目前国际形势大变局中,气候学者需要不断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治理当中。
本次联合评估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地球气候系统的整体监测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对于极地海洋、深海、近海和边缘海区域、湖泊和河流的观测数据还非常稀少,对陆地储热量的观测较少使得陆地储热评估不确定性非常大,地球各个圈层的数据还未得到有效整合导致各个全球储热量的评估在时空尺度上存在一定程度不匹配。基于这些问题,全世界的政府和科学家还需要一起建立全球气候观测网,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检测地球系统能量变化,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