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6日发表的一项气候变化研究,科学家通过全球气候长期数据分析与计算机模拟预测发现,欧洲境内极端干旱的发生频率将上升——如果温室气体预估排放量不会下降,那么到本世纪末,像2018—2019年中欧干旱那样的破纪录两年期干旱,发生频率将大幅上升。
尽管地球上的一些区域正面临着洪涝灾害,但在欧洲,部分地区已经历了数年的降水不足。数据显示,欧洲今年的干旱情况首先于年初的春季在东欧开始,4月和5月,天气干旱情况迅速扩大,到6月中下旬,欧洲大部分区域地下水水平非常低,是“超强干旱”的表现。在中欧地区的波兰,农业干旱十分严重,水力发电难以为继,波兰气候学家称,这是一百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一;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干旱情况也十分严重。
鉴于此类现象在近年频繁出现,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科学家维特尔·哈里及其同事,使用1766—2019年的全球气候长期数据,对2018—2019年中欧干旱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2018—2019年夏季的干燥程度均高于均值,属于有记录以来最热夏季前3之列。中欧50%以上的区域遭受了严重干旱——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两年期干旱。紧随其后的是1949—1950年的干旱,但是影响范围小33%。
研究团队利用全球气候变化计算机模型,来预测未来几十年两年期干旱的发生频率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产生影响。在模拟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最高的气候场景下,研究团队预测,欧洲在本世纪下半叶(2051—2100年)的两年期干旱数量将增加7倍。预测结果还显示,中欧受干旱影响的农地面积将增加近一倍,包括4000多万公顷的耕地。
在模拟温室气体中等排放的气候场景下,预测的两年期干旱数量减少近一半;在低排放的气候场景下,干旱发生频率将降低90%以上;这两种场景下的干旱易发地区数量预计将分别减少37%和60%。
以上发现也表明,采取措施降低未来的碳排放,或许可以降低欧洲频繁发生连续性干旱事件的风险。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张梦然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申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