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秋雨到底有哪些特点?影响如何?又该怎样防范?
1
华西秋雨每年都会准点赴约?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气候现象,一般出现在9至11月,最早可从8 月下旬开始,最晚11月下旬结束。之所以在这个时间会出现连绵的秋雨,是因为到了秋天之后,副热带高压南退,从西北太平洋“远道而来”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使得这里具备了比较充沛的水汽条件。与此同时,冷空气势力逐步加强,前往华西地区和水汽一同“凑热闹”,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便形成了连绵不断的秋雨。
根据监测标准,华西地区常年在9月9日前后进入秋雨季。华西秋雨虽是华西地区秋季气候的主要特色,但并非每一年都典型,并且具有一定的“年代感”。
对于华西地区而言,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秋雨期;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末华西秋雨相对较少,出现了“中断”现象。21世纪开始又“ 恢复”了较明显的华西秋雨现象。
2
华西夜雨就是巴山夜雨?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诗中天机”,是李商隐无意中完成的一次天气笔记,显示出四川、重庆一带秋雨缠绵多发的气候特点,也揭示了华西地区较高的夜雨率。
资料显示,华西秋雨期间,华西各地区的夜雨量占总雨量的60%至70%。其实,华西地区的秋雨也并非故意成为“夜猫子”,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受当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9月1日至14日的降水实况。图片来源: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受副热带高压气候控制的西部地区,正好是四川盆地的巴山一带,西南部的暖湿气流与西风带的冷空气相遇,但云贵高原会对南下的冷空气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形成准静止锋。
在准静止锋滞留期间,锋面降水集中出现在夜间和清晨,夜雨率也就相应增加了。
除此之外,因为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周围群山环绕,日照时间较短,所以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到了晚上,周围山上冷空气随之下沉,盆地内的暖空气随之上升,在冷暖空气的作用下,盆地云层的上下部之间便形成了温差,导致大气层结构不稳定,夜雨的频率因此增加。
3
绵绵细雨没啥威力?
华西秋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绵绵” 二字上,通常带来的降雨量不大, 以小到中雨为主,不及台风、暴雨那样来势汹汹,但持续时间较长,或一连数日细雨霏霏,或淅淅沥沥时断时续, 降雨总量加起来同样不容小觑。
例如四川雅安,素有“雨城”之称,1962年10月一个月就下了29天雨;1975年9月26日至11月22日曾出现过持续56天的特长秋雨。
平均来说, 华西秋雨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降水,仅次于夏季降水, 形成当地降水的第二个峰值。在水文上则表现为显著的秋汛。
若以文坛上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作比, 夏季降雨便属于豪放派, 来势汹汹; 而华西秋雨则属于婉约派,缠绵悠长。
但是,华西秋雨也并非总是那么温柔,偶尔也会脾气暴躁,出现极端情况。
比如1983年10月,汉江流域出现区域性暴雨;2017年华西秋雨降水量为1984年以来最多,多地遭受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惨重。
4
华西秋雨百害而无一利?
对农业来说,华西秋雨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夜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农业资源,尤其对于日照时间较少的四川盆地,夜间下雨白天晴不仅不会影响当地的日照时长,而且白天的高气温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夜雨导致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又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另一方面, 秋天正是农作物播种栽种的季节,长时间的阴雨绵绵导致气温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可能导致成熟的秋粮发芽霉变; 同时,还会导致不成熟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从而遭受冻害, 秋季收成也就大打折扣。
蔬菜水果同样会受到秋雨的影响,长时间的光照不足将导致果实甜度不足,颜色暗淡,从而影响果蔬的品质。因此,在秋雨多发的地区,应尽量选择种植中早熟的农作物品种,并及时进行采摘和晾晒。
虽然华西秋雨的强度较小,但由于持续时间长,所以降水总量仍然相当可观,可能会引起气象或洪涝灾害。
因此,对于当地居民来说,需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对汛期雨量的预测预报,提高警惕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