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在生活中很常见,但8秒内11道闪电全打在同一个点上就比较罕见了。
5月9日晚,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严重的暴风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期间,一道闪电直直落下,在短短8秒时间内,11道闪电全部打在同一点上。
一般情况下,闪电之后紧接着就是雷鸣,或咔嚓一声,或雷声隆隆。闪电和雷鸣一起出现便是雷电,它常常产生在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稍有不慎也会带来很多危害,尤其是一些古代建筑物,典型的易“遭雷体质”,因而对古建筑或者即将要建设的建筑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
雷电风险评估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气象数据是雷电风险评估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防雷技术人员对文物建筑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网
雷暴日、地闪密度、雷电小时、雷电的分布季节等都在雷电风险评估中有所涉及。
雷暴日
雷暴日是指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
通过观测和统计,可以获得不同地区的年(月)平均雷暴日数、最高雷暴日数、最早(晚)雷暴日数等,这些数据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此地区雷电的一般规律。
地闪密度
地闪密度是单位年度内单位面积上的地闪次数,与雷暴日相比,它更加科学合理。地闪密度分布特征与雷电日分布特征并非总是相同,在某些地区两者的差别甚至很大,因而由雷暴日推算地闪密度有些不靠谱。
雷电小时
雷电小时,通俗一点地讲就是在一个小时内,听到一次或者一次以上的雷声计为一个雷电小时,不用考虑这一个小时内雷暴持续的时间。
通过对雷电小时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某个区域发生首次雷击、后续雷击、长时间雷击等活动规律,为雷电环境评估提供不同的雷电流参考量。
雷电的季节分布
多雨的季节,雷电的分布自然多一些,掌握了雷电的季节分布规律以后,就可以获取雷电高发期的具体月份指标,为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性提供合理的施工计划支撑。
图片来源:新华网
当然,在雷电风险评估当中,气象数据的引用来源、统计方法等还是需要专家经过论证以后才可以使用,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结论合理、科学、准确。
参考资料:《气象数据在雷电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文章首图为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