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东涛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空中俯瞰中国馆(4月19日无人机拍摄)。随着2019北京世园会临近开幕,世园会园区内的主要建筑已全面完工。群山脚下、妫水之畔,从白天到夜晚,世园会园区仿佛一幅多彩画卷,向世人徐徐展开。
青山妫水东风煦,一日看尽世界花。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启幕,这是今年中国重要的主场外交之一,也是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的一张闪亮的“绿色名片”。
中国园林植物种类丰富。
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在20世纪初就提出“中国乃世界花园之母”。今天,人们可以穿梭于北京世园会的锦绣山水、错落亭台之间,在万花之园中感受融入世界园艺的“中国基因”。
绿色基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走进世园会园区,就可以看到这格外醒目的十个大字。在这里,人们不只是简单地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可以在各个角落都感受到“绿色”与“生态优先”的气息。
约5万棵原生树木构成园区的大框架,另外新增10万多棵乔灌木,改造原有湿地,增加净化功能,让园区化作天然氧吧和候鸟栖息繁殖地;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园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让水资源在园区流动循环;1024块光伏玻璃、覆土建筑结构、生态滴灌等技术手段让中国馆成为一栋 “有生命、会呼吸”的建筑……世园会正是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世园会园区夜景。 侯东涛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科技基因
16世纪,葡萄牙人通过海路抵达中国,几经辗转将柑橘带回葡萄牙。有西方植物学家考证认为,这是欧洲直接从中国引入的第一种外来植物。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植物远渡重洋进入欧美国家。
花卉爱好者从中国获得现代月季的杂交亲本、温室里的杜鹃和报春花类的亲本;果树栽培者从中国得到桃、橙、柠檬、葡萄柚等种质资源。欧美国家花园的植物中,很多有着中国代表性植物的血脉基因。
随着园艺科技的进步,今日的中国已不只是为世界提供种质资源。在此次北京世园会期间,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许多植物将集体亮相,向世界展示当今中国植物培育的科技成果。
4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世园会园区夜景。 陈晔华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文化基因
“锦绣如意”中国馆,四合院里观北京,唐风唐韵映三秦,山水古村展徽风……漫步于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能领略到中国各地独具特色的园艺风格,体味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走进各个展馆,那里的一花一木、一枝一叶都承载着文化基因。“春潮”“暗香”等别具文艺气质的中国自育月季品种在北京馆绽放,让参观者在赏花的同时感受“春江潮水连海平”“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妙意境。
国际馆的“花伞”彭子洋 摄 图片来源:新京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北京世园会不仅是一个花卉、园艺的展示舞台,也架起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京世园会期间,2500多场文化活动将陆续举办,其中植物花卉装扮的10辆“生态花车”将为游客献上180场花车巡游表演,以“一车一故事,十车一长卷”的方式讲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中国的故事,展现现代绿色发展理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文章来源:新华网 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