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多地纷纷飘起了大雪,雪一片一片落下,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
因为对雪的热爱和向往,甚至出现了某21岁女孩见长沙下雪太兴奋,雪中玩一下午第二天成面瘫的新闻,索性后来治疗及时,没有什么大碍。
现在真的是我们越想要看到雪,雪就偏偏不来。尤其是像小时候那种大把大把的雪,更是少见,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还得从下雪的自然条件说起。
水汽、温度恰到好处
温度是决定降水形态的外在条件,而水汽是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的上下运动是动力条件。
暖湿气流裹挟大量水汽不远千里从海洋向陆地“迁移”,遭遇有聚合、抬升功效的天气系统,比如切变线或槽的出现,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以合适的势力强度相遇,就会带来降水。
北京初雪波动性加剧
截至目前,今年的“雪姑娘”迟迟不肯出现在华北地区,多年平均来看,北京初雪的日期是11月29日,但平均值不代表实际值。2009-2010年冬季北京初雪出现在2009年11月1日,而紧随其后的2010-2011年冬季,北京初雪却出现在了2011年2月10日,为气象观测史上最晚。
这都表明,北京的初雪波动性加剧,很不稳定。
全国多地降雪日数减少 极端性凸显
现在的雪确实越来越少,以华北为例。
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这5个城市,降雪日数都在上世纪50-70年代达到鼎盛,但在90年代却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降雪日数在减少,而极端性却增加了。要么不下,要么下得太大。
2009年11月10日至11日太原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雪,刚开始降雪时,还伴随雷电,12日积雪深度达30厘米,创下当地最深积雪纪录。
究其原因,暖冬频发,冬季平均气温高,空气承载的水汽量加大,水汽条件比以前更有利于出现强降雪。同时强冷空气入侵,这就更加容易见到极端降雪。当然,不排除有别的气候因素在“左右”降雪日数和强度。
所以,一个地方是否下雪和地理位置、水汽条件等有很大的关系,想看雪的小伙伴,只能等,等到降雪条件恰到好处时,雪自然就落下了……
参考资料: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