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测农作物产量:小菜一碟
农作物的产量与天气息息相关,风调雨顺产量自然高,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产量低于正常年份的可能性就大。
农作物的产量与气象紧密相连,受到温度、光照、雨量、气象灾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作物生长阶段,雨水太多太少都不好,阴雨绵绵会导致光照不足,阳光太多不下雨也不行,总之要适度,各个气象因子要相互配合,才能打好“丰收战役”,勤劳的农民才能乐开花。
利用气象条件来预测农作物产量,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农作物产量和气象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的预报方程。
只要有了这个预报方程式,我们输入农作物生长期间的温度、日照、雨量、土壤湿度等就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记录每天的气象数据,对各种突发性气象造成的农业损失进行调查,还需要对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记载。
在各种数据的基础上,输入到计算机整理、运算,就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近五年来,国内主要作物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秋收作物和全年粮食作物产量预报的准确率达99%以上。
在收获前的两个月左右,气象部门就可发布主要作物平均单产、总产量丰歉趋势预报,可在作物收获前一个月左右发布主要作物平均单产、总产量定量预报。
越来越精准的预报离不开专业完善的观测网建设、相关预报模型研发和部门间合作的深化。截止到去年8月份,气象部门共有65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约8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2000多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生长环境。
我们相信,在气象人的不断努力下,未来粮食产量的预测会更加精准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