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9月22日,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 庄白羽 摄影
9月22日,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开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分析研究气象科技发展新形势,凝聚共识,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就开好本次会议、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代表局党组作讲话。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主持会议。副局长宇如聪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大会作题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大力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报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晓农、于新文与会。
郑国光在会上讲话。 庄白羽 摄影
郑国光传达了汪洋副总理关于开好本次会议、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事业,要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大力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预报准确度和服务水平,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郑国光指出,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以及对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的要求和期待,突出体现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汪洋副总理的批示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对开好本次大会、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
郑国光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关键冲刺阶段,召开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大会,意义重大而深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和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上来;要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支撑,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把科技创新摆在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要坚持科技引领,全面推进新时期的气象现代化,从国家现代化与气象现代化目标一致性、气象现代化对气象科技创新的高度依赖性出发,把握世界气象科技发展态势,紧跟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并不断丰富气象现代化的内涵,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
郑国光要求大力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从五个方面作出部署:
一要持续深入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着力破解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难题。要围绕国家级气象业务现代化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坚定不移地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要按照“三个面向”要求,围绕发展智慧气象,拓展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的内涵;要更加注重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成果的转化应用。
二要进一步统筹优化科技创新布局,着力形成气象科技创新整体合力。要放宽视野、拓展胸怀,统筹优化气象科技创新的大格局,既要用好现有科研力量和资源,也要进一步扩大科研队伍,鼓励各单位增设科技创新岗位;要围绕现代气象发展需求,统筹布局创新链;要系统提升各创新主体的能力和动力,按照功能定位统筹协调、分类施策;要促进各创新主体协同互动,推动科技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积极推进国内外、部门内外、科研与业务单位之间的合作与联合。
三要加强气象科技供给,着力服务气象业务服务主战场。着力提高气象科技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既要关注“出成果”,更要重视“用成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要在解决“最先一公里”问题上下功夫,通过政策引导,增强成果转移转化动力;要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下功夫,加快完善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建立科技成果业务准入制度等;要在发现和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上下功夫,提升气象科技创新供给效率;要打通科研与业务之间的“围墙”,促进科研与业务双向良性互动。
四要深化气象科技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的气象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要积极推进气象科技管理的“放管服”,将科技管理重心放到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上;要着力改进气象科技评价机制,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要努力创新气象人才发展机制,提升气象科技人才的规模和质量;要重视并构建互利共赢的气象科技创新的开放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气象现代化主战场集聚。
五要弘扬创新精神,着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要尊重人才,支持优秀人才承担重大业务、科研任务;要尊重创新,完善创新奖励激励政策;要重视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追求卓越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引导气象科技工作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气象精神融入科技工作全过程;要更加重视气象科普工作,将气象科普工作放在气象科技创新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措施”。
郑国光同时强调,要完善气象科技创新的组织、支持、保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地方、创新主体和社会对气象科技创新的多元投入;要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人才结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等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用好国家和部门各项科技政策。
会议工作报告对“十二五”时期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成绩进行总结。“十二五”期间,我国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气象现代化发展取得新成效,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进一步优化,气象科技创新合作共赢格局初步形成。
会议认为,气象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以构建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现代气象管理体系为重点任务的气象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对国家气象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重职责。
针对“十三五”时期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会议从六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要优化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布局。提升国家级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省级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强化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作用,打造跨部门区域联合体。
二要强化气象科技创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应用技术研发,科学有序推进气象重大前沿基础研究。
三要培育符合创新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增强气象科技创新攻坚力量;着力培养青年后备人才,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后劲;扩大科技队伍体量,提升气象科技总体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提升气象科技协同攻关能力。
四要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合作。形成各主体协同创新合力,汇聚行业力量形成攻关合力,创新国际合作新方式。
五要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强化科技成果供给;搭建科技成果中试基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落实科技成果激励新政,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六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坚持“放管服”转变管理职能,完善气象科技评估评价制度,强化气象科技奖励激励政策,加强气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和科普教育。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将围绕如何推进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展开讨论。会议还将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领导作特邀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单位代表与会。来自海洋、气象等部门的两院院士,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等部门和相关高校的特邀代表出席会议。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