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高原!兰州大学开展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活动
时间:2019-08-15 来源: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网
8月4日—7日,两支分别由兰州大学戴霜教授、孟兴民教授及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周自强研究员带领的考察队伍,从兰州出发赴青藏高原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01
重大滑坡灾害及风险考察
01
8月7日早上,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九任务“地质环境与灾害”之第二专题“重大滑坡灾害及风险”首次组织联合科考队,在专题负责人—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院长孟兴民教授及参与单位之一——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周自强研究员的带领下,由兰州出发,一行26人沿川藏线及周边地区开展重大滑坡及风险综合科学考察。出发前,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傅小峰专程来到兰州大学观云楼前为科考分队授旗饯行。
8月7日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傅小峰与科考分队合影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九任务第二专题以青藏高原民生安全、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保障的需求为导向,拟利用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分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地区、横断山中北部高山峡谷区、横断山东南亚跨境区、喜马拉雅区、青藏高原腹地区、天山-帕米尔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山区等七个区域,开展青藏高原地区重大滑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发生机制、致灾模式,以及潜在重大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风险评价与防控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考察与研究工作。
本次科考队由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和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等单位骨干成员联合组成,以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地区重大滑坡灾害现状、分布特征、孕灾环境调查以及基于InSAR的潜在滑坡早期识别结果验证、稳定性分析等工作为主要考察任务,将通过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后期深入研究川藏交通廊道沿线地区的重大滑坡灾害和风险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历经两天的行程,8月9日上午,科考队从雅安出发沿着G318国道正式进入了此次科考区域。行至雅安市天全县多功乡时,科考队对基于InSAR技术识别的位于青衣江两岸的滑坡点和崩塌点开展了实地验证。两处滑坡点和崩塌点均距居民点较近,对人民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天下午,科考队沿着G318国道继续开展沿途重大滑坡灾害考察。
科考队员在考察点合影
8月10日,科考队沿雅江县→理塘县→新龙县一线开展考察,沿线山高坡陡、河谷深切,S317省道随处可见崩塌滚石。科考队在雅砻江右岸发现了一处临江的大型堆积层滑坡,体积约640万方,虽然附近无居民点,但滑坡若再次滑动极有可能堵塞雅砻江,形成堰塞湖,严重威胁着上下游居民安全及对岸的S317省道,科考队使用无人机对该滑坡体进行了初步勘察,并考察了其基本特征和孕灾环境。
科考队员使用无人机对滑坡体进行勘察
截至目前,科考队仍然沿川藏线开展科学考察,尽管沿途道路危险、空气稀薄、工作艰辛,科考队始终坚持在科考一线。
02
高原生长与演化考察
02
8月4日上午,兰州大学地矿学院第二次青藏科考古地理分队一行22人,由戴霜教授带领从兰州出发,前往祁连山及周边地区开展综合考察。
8月6日科考队员在祁连山工作合影
按照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七任务“高原生长与演化”2019年考察目标,第四专题“碰撞以来古地理格局与构造地貌过程”将开展拉脊山-祁连山-柴达木-昆仑山、及藏东南新生代古地理与荒漠化过程综合科学考察工作。
专题组目前已组成十多个分队,在祁连山、柴达木、拉脊山、河西走廊、陇中盆地、天山、羌塘、三江地区等地,针对不同古地理要素开展了考察研究工作。本次古地理子专题考察分队,由兰州大学地矿学院、长安大学、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22人组成,学科涵盖地层学、岩石学、沉积学、年代学、古地磁、古地理、环境变化等学科,旨在前期考察研究基础上,以祁连山新生代地层空间分布与年代序列、沉积环境、荒漠化等核心科学问题为综合考察目标,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祁连山新生代古地理和荒漠化提供基础资料。
科考队员在开展地层调查工作
内容来源|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编辑|周唱
责任编辑|张田甜
主编|肖坤
在看
账户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