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坚持保安全促发展强创新 提升气象大数据服务能力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出现持续性降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充分利用天擎·实况、天擎·极值一张表、天擎·基础信息一张图等,开展降水、土壤湿度、云区大气可降水量等实况分析,并及时在中国气象数据网等平台向公众发布。

信息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需求牵引和科技创新驱动下,坚持供给“好用数据”、支撑“用好数据”、保障信息安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基础支撑和驱动引领作用,为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以数据为核心,着力供给“好用数据”。针对地球系统多圈层数据处理、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气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难题,依托中国气象局和信息中心创新团队,信息中心攻关质量控制、偏差订正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全球-区域-局地”实况业务体系,水平分辨率全球达10公里、中国区域达1公里、重点区域可达100米,最快可实现分钟级更新;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持续拓展地球系统数据资源收集,覆盖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多圈层,总量超80PB。建成全球气象数据质量评估业务系统。研制22个多要素均一化长序列数据产品,为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与评估提供数据支撑。研制强降水、雷暴、冰雹等5种强对流天气人工智能应用训练基础数据集以及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人工智能应用训练专项数据集,有效支撑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应用。14个核心业务产品通过中国气象局高价值产品数据准入,天气核心业务自主支撑率提高至83.1%。

c4bb61be4b81054954a8095df3ad25b3.png

“天擎”业务架构图

以平台为基础,着力支撑“用好数据”。建成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形成“云+端”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基座,提供“数据、算力、算法”统一的平台化服务,支撑202个气象应用系统完成云化升级。建立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集约监控35个国家级业务系统、300余个省级业务系统,实现全国信息业务协同运维。完成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升级,服务28个海外用户。迭代发展高性能计算系统,完成北京、陕西西安和内蒙古和林格尔三地五套新一代超算系统建设,整体算力超过60PFlops、智能算力超过3.6PFlops,初步建成同址异楼备份中心和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形成两地三中心业务备份布局,保障业务安全。建成中国气象局电子政务内网,可实现“一级集约”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数据在线,核心应用国产自主可控,气象行政审批“一网通办”。

以安全为底线,着力保障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安全能力“一点输出”,建立内外协同、国省联动的工作机制,以国家级业务单位引领带动气象部门安全能力整体提升。国家级终端全面实现安全管控,建成国省两级气象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国省气象广域网平均升速150%,国家级互联网出口升速40%,国家级局域网络核心带宽提升至400Gbps。开展气象数据安全分类分级,严格执行气象数据服务安全审查。初步形成基于流量和数据文件名称的数据外传监管能力。组建国省网络安全人才队伍,通过“实战化”方式检验各级气象部门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聚焦主责主业,信息中心不断夯实人才支撑基础。创新践行“123+”人才工作法,绘制1张人才工作顶层设计蓝图,贯穿信息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和管理人才能力培养两条主线,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国省合作共研3个抓手,并出台配套保障措施;持续加强国省信息领域人才交流及国际人才培养,加大青年人才以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工作质量、实际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