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
12月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这是中国气象局连续第12年发布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情况。 1990—2022 年中国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北半球中纬度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Mauna Loa,MLO)站大气二氧化碳月平均浓度长期变化图 《公报》显示: 2022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浓度较2021年度增幅与全球增幅基本持平,过去10年的平均绝对增量低于全球同期增幅。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 2022年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量明显低于过去10年(2013年至2022年)平均绝对增量。 2022年,我国6个区域本底站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2021年相比大多呈现增加趋势。甲烷浓度较2021年增幅略低于全球同期增幅。 全年在轨运行的两颗卫星监测得到的2022 年中国陆地区域大气二氧化碳年均柱浓度分布图 此前,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指出: 2022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但其增长率略低于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平均水平。 《公报》是中国气象局服务“双碳”战略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决策服务产品之一,中国气象局在WMO框架下,协调中国区域的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高精度观测。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陆续建成由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和6个区域大气本底站组成的大气本底观测站网。 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建成117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观测站。自2016年起,我国陆续发射了5颗具备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能力的卫星,已初步形成地-空-天一体化温室气体立体观测能力。下一步,将加快发展和完善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撑系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顺利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