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
每年大豆消费量1亿吨以上
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
2021年我国大豆自给率不足1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大豆也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宠”
对于我国大豆主产区东北来说
扩种大豆是
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的必然选择
大豆种植,需要良法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其是探明“天时”
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和
产量形成的先决条件
对于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合理布局
防灾减灾以及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既然扩大种植面积
是提高我国大豆产量
和自给率的选择之一
那么,当前东北三省的
大豆潜在种植区分布如何
未来怎么通过精细化气候区划服务
支撑国家大豆扩种产能提升工程
东北三省大豆主要生育阶段
中国气象报社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教授、中国气象局全国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成员杨晓光等专家,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
东北三省地处中高纬度
是我国受全球变暖影响最显著地区之一
大部分地区大于等于10℃积温
及其持续日数增加
喜温作物大豆生长季内热量资源增加
潜在种植界限呈北移西扩特征
同时掌握大豆的气候生产潜力以及高产性、稳产性两项指标也至关重要。
气候生产潜力:一个地区作物基于适宜土壤在较高管理水平下由光照、温度和降水条件决定的产量 高产性: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高低 稳产性: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年际之间的稳定性
根据这两项指标
东北三省大豆产区可分为
高产稳产区
高产不稳产区
低产稳产区
低产不稳产区
当东北三省大豆生长季内
热量、降水和辐射资源的分布发生变化时
大豆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特征也随之变化
1961—1980年(时段I)与1981—2019 年(时段II)大豆气候生产潜力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的空间分布
当前研究数据显示
与1961年至1980年相比
1981年至2019年大豆
高产不稳产区和低产稳产区面积增加
其中高产不稳产区空间上
总体呈向东移动趋势
低产稳产区在黑龙江西北部呈西扩趋势
高产稳产区总体向东、向北移动
但面积减少
低产不稳产区在黑龙江西部减少
在吉林西部扩大
总体面积减少
因此,在未来实际生产中,可在高产稳产区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在低产区或不稳产区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并通过改善田间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大豆产量。
扩种大豆的主要目的是
提升我国大豆总产量
如上所述
气候资源变化决定着大豆高产和稳定
但提升大豆总产量还要
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大豆产量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
低温冷害会延缓大豆生长发育
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进而导致产量下降
干旱则影响光合作用
碳分配、根系生长
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者是东北三省大豆生长季
面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杨晓光介绍,研究表明:
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导致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子。
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
与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密切相关
1961年至2019年
低产区较高产区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
其中黑龙江北部和吉林长白山区
受热量资源的限制
冷害频次最高
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
大豆生长季内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的具体特征,可从“时”“空”两个维度探析。
在冷害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上,1961年至2019年,东北三省大豆生长季内严重冷害和总冷害发生频次呈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趋势,其中低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严重冷害和总冷害发生频次较高,高产稳产区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发生频次相对较低。
1961—1980年(时段I)与1981—2019 年(时段II)大豆生长季内低温冷害空间分布及站次比变化特征
在干旱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上,1961年至2019年,大豆生长季内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次与累积降水量空间分布相反,轻旱发生频次大于中旱和重旱。另外,不稳产区内干旱发生频次,特别是中旱和重旱发生频次高于稳产区。不同高产稳产区域之间的轻旱发生频次无较大差异。东北三省的暖干化趋势使轻旱、中旱和总体干旱站次比增加。
1961—1980年(时段I)与1981—2019 年(时段II)研究区域大豆生长季内不同等级干旱空间分布及站次比变化特征
东北大豆以雨养为主
充沛降水有利于大豆高产稳产
但东北三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
导致各地区干旱发生等级和频率不同
大豆不同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以及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的变化
同时,大豆生长季内累积降水减少
会导致雨养大豆产量波动性增加
因此,随着气候暖干化背景下
干旱发生频次的增加
大豆的部分高产区和稳产区
改变为低产区和不稳产区
在冷害影响较大区域,可以选择耐冷性或生育期较短且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在干旱对大豆高产和稳产限制较大的区域,可通过调整播期,使大豆的需水关键期与当地雨季吻合,或选用耐旱品种,以更好地利用降水资源,提高大豆产量稳定性。
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