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碳 夏日炎炎,提到海洋中的宝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海鲜;但你知道吗,除了海鲜,海洋还馈赠给我们的另一样“宝贝”——蓝碳! 6月8日,中国首个“蓝碳”项目——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完成交易。啥是蓝碳?如何形成的?如何交易? 01 啥是蓝碳? 02 蓝碳咋形成的? 原理: 简单说,二氧化碳溶于高密度海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深海。 前景: 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被看好——这个过程造成海水酸化,破坏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原理: 通过碳酸盐沉积将二氧化碳储存于海底。但,化学过程中释放出等量二氧化碳,也称之为“反泵”,属于“好心帮倒忙”。 前景: 特定条件下有潜力。怎么说,如果能调控其反应的边界条件,“反泵”可变“正泵”。 原理: 过程较为复杂,通过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等生物学过程,形成颗粒有机碳,在重力作用下由海洋表层向深海乃至海底迁移和埋藏的过程。 顺便插一句:科学界认为,若无生物泵,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比现在高出200ppmv。(超厉害) 前景: 有希望。目前,只有1%左右沉降的效率。不得不说,这个效率太低了。 03 微型生物碳泵是啥? 海洋中95%的有机碳是溶解态的,这其中的95%又是惰性有机溶解碳,可在海洋中保存5000年左右。 利用海洋表层各种微生物、浮游生物等生理生态活动吸收活性有机碳,然后将活性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有机碳,储存在海水中。 因惰性有机碳不容易被降解,因而可以积累形成巨大的碳库。 海洋生物 这是理论!事实是—— 颗粒有机碳在沉降的“漫漫征途”(海水平均深度5000米)中,被降解,指数型衰减。其结果就像是一个大型漏斗,上面看着数量很多,但到达海底少得可怜。 微型生物碳泵与生物泵示意图 通俗点说,各种海洋生物、微生物像是一颗颗美味的肉丸子,吸收二氧化碳形成颗粒有机碳;在沉降海底过程中,肉丸子味道鲜美,成为海洋微生物和细菌的“舌尖美味”。 如果,颗粒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分子碰撞结合,结果就不一样了。这相当于在肉丸上包裹上了一层蜡,口感不佳,细菌对其失去兴趣,因而可长期保存下来。 海洋生物 这与海底石油形成的原理类似,科学界正在通过试验验证其相似性,为海洋碳封存打通“最后一公里”。 案例分享: 英国英吉利海峡比奇角是一片高100多米、长5公里的白色悬崖,丹福白崖(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是由碳酸盐沉积的景观,就是在非常小(20微米,即0.02毫米)的微型生物作用下沉积而成。 丹福白崖 如果调控碳酸盐泵、生物泵和微生物泵三者反应的边界条件,实现三泵协同增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储碳现象可能重现。 据估算,海洋中惰性有机碳的量和大气碳汇相当(海洋储碳潜力巨大)。 04 蓝碳可以买卖吗? 多功能红树林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
科学界对开发海洋碳汇
进行了诸多实验和探索
加强气候变化研究
和海洋碳汇机制机理研究
增强海洋碳汇功能
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