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冬奥。
你知道吗?
成功举办一届冬奥会,气象条件也是核心因素之一,它们究竟有何关系?
气象指标是冬奥选址的重要依据
来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网站
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带,主要是冬奥会的选址对地理环境要求较高,不宜在热带城市举办。
同时,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也有严苛要求。其中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
如果主办城市两项指标中有其中一项可能性低于75%,则没有申请冬奥会主办地的权利。如果有一项或有两项指标的可能性在75%-89%之间,则该城市属于高风险城市,在申办的竞争中将处于相对的劣势。在以往的23届冬奥会中,绝大多数城市在申办时这两项指标在分析后的可能性全部大于90%。
冬奥会比赛也需“看”天
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中,冰上项目约占30%,雪上项目约占70%。相比于冰上项目,雪上项目由于是在室外,本身受气象条件影响更大,比如能见度过低,会影响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视线,雪温和雪质对运动员雪板打蜡的种类和多少有影响,雪量则决定赛事是否能够进行。
当出现大雪、大雾、大风、强回暖等高影响天气时,往往会临时中断比赛、调整赛程甚至取消比赛。比如2018年初的平昌冬奥会时女子单板滑雪资格赛就因天气原因取消,高山滑雪男子速降赛也因天气原因改期。
气象条件有何具体影响?
不同赛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各异。目前滑雪比赛的雪一般为人工造雪,要求雪温<0℃;自由式空中技巧关键看风,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3米/秒;高山滑雪和自由式争霸赛则要求能见度>2公里;冬季两项和单板滑雪要求气温≥-18℃等。
冰上项目设在室内,条件没有雪上项目苛刻,但对冰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要求也十分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