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中国气象数据网APP
微信
中国气象数据网
微信号
扫一扫,立刻关注
我的数据筐 
站内信
开通PLUS会员
PLUS会员是为用户打造的增值服务,满足用户高需求。开通PLUS会员后,用户可享有如下功能和特权,如想了解更多PLUS会员服务内容,请点击PLUS会员首页(http://data.cma.cn/plus/index.html
注册登录
今年5~6月,全球发生了哪些气象科技大事?

 

在科技进步的时代大潮推动下,气象科技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气象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今天,就让我们盘点一下5~6月全球都发生了哪些气象科技大事吧~

 

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召开

 

未标题-1.jpg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报

 

当地时间6月3日到14日,第18次世界气象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

 

大会通过了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一揽子改革决议,选举产生新一届WMO主席、副主席、执行理事会成员并任命秘书长,修订WMO总则和技术规则。根据决议,WMO把原来的8个技术委员会整合为基础设施委员会和应用委员会,在两个基本的技术委员会之外,还将建立政策咨询委员会、技术协调委员会和科学咨询组。

 

此外,大会还通过了诸如水文活动、海洋合作框架等决议。在召开时间上也进行了更改,由四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议题将更加集中在战略、政策、伙伴关系等方面。

 

NOAA升级其全球天气预报模式

 

未标题-2.jpg
图片来源:NOAA官网

 

6月份的时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一系列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重大升级,全球预报系统(GFS)已经切换到一个新的动态核心来生成指导,该核心可扩展到16天(384小时),并每6小时更新一次。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升级其集合预报系统

 

未标题-3.jpg

图片来源:ECMWF官网


6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对其集合预报系统(IFS)进行了升级,这将显著提升全球中尺度天气预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ICESat-2卫星公布全球数据

 

未标题-4.jpg
图片来源:NASA官网

 

6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ICESat-2卫星向公众共享一万多亿地球高度测量数据。据悉,该卫星的观测数据每天都会增加数百万个,可提供全球高度精确概况。


欧盟计划发射卫星舰队组成首个独立碳排放追踪全球系统

 

未标题-5.jpg

图片来源:ESA官网

 

近年来,温室气体的加速增长引起了国际社会以及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监测温室气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欧盟宣布准备组成一支由三颗新卫星组成的“舰队”,这些卫星将监测地球上每个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组成第一个独立追踪碳排放的全球系统。

 

COSMIC-2六颗气象观测卫星发射

 

未标题-6.jpg
图片来源:NASA官网

 

美国东部时间6月25日2时30分,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重型猎鹰”运载火箭携带24颗科研和气象观测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其中六颗气象观测卫星统称为COSMIC-2,采用了一种无线电掩星技术来收集来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包括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扭曲”的GPS信号。

 

这些信号能为科学家提供有关大气温度、压强和水分含量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将利用卫星更好地对危险性天气事件进行预报并加以应对。COSMIC-2数据将被纳入NOAA精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之中,用于预报天气气候状况,并监测地球电离层里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改善天气预报和空间天气预报。

 

英法合作研发高精度天气卫星

 

未标题-7.jpg

图片来源:geospatialworld网站

 

5月,英国和法国宣布计划开展合作研制高精度天气卫星。该卫星利用高性能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通过观察大气的不稳定性和分析云结构来当场提供短期预报所需信息,另外它还将通过追踪污染物对地球大气条件进行测量。

 

日本研发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预测系统

 

未标题-8.jpg

图片来源:日本时报网站

 

为向城市居民提供更可靠的积水信息,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根据日本气象厅的雨量观测数据和预测数据等,结合东京的地形、河流以及建筑物密集度等,研发了这一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预测系统。这一系统可提前20分钟对东京的暴雨内涝区域进行预测,每5分钟更新一次,并用不同颜色来显示不同的积水深度。

 

印度成功发射RISAT-2B地球观测卫星

 

未标题-9.jpg 

图片来源:ISRO网站

 

当地时间5月22日5时30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成功将RISAT-2B地球观测卫星送入轨道。该卫星配备有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将不分昼夜地透过云层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该卫星图像可以为农业和灾害救助管理提供帮助,同时还将用于军事侦察。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网 原文有增减

Copyright 2005-2017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E_mail : datacenter@cma.gov.cn
扫码登录
账户登录
二维码失效
点击刷新
登录手机中国气象数据网扫描二维码
立即注册 更快 更安全
第三方登录
我的订单
我的数据筐
我的收藏
用户反馈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