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服务
项目介绍
研究动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源服务
课题一
近25年京津冀夏季最大UTCI数据集
基于1991-2015年ERA5再分析数据集,计算得到京津冀地区的夏季最大UTCI。
1997-2016年中国夏季极端降水时空聚集区演化数据集
基于1997-2016年“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计算得到中国极端降水时空聚集区的时空分布演化数据集。
近15年中国气象灾害损失数据集
基于2004-2018年历年气象灾害年鉴数据汇编。
1990-2015年西太平洋台风路径数据
基于自ibtracs台风路径,提取1990-2015年的台风路径数据。
500年中国旱涝灾害数据集
基于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得到中国各个地级市洪水和干旱灾害程度数据集。1-涝,2-偏涝,3-正常,4-偏旱,5-旱,0表示该年插补后仍缺值
课题二
近40年青藏高原NDVI数据集
基于1982-2015年NOAA/AVHRR和2000-2020年的Terra/MODIS两种传感器获得植被指数NDVI数据,通过线性拟合,获得青藏高原近40年的植被指数序列,包括年最大NDVI和生长季平均NDVI
近60年全球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数据集
基于CRU4.04数据集计算青藏高原1959-2019年的标准化降水指数,获得全球近60年SPI 的TIFF格式数据,包括逐年、逐月。
青藏高原旱灾县次数据集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年鉴、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年鉴和青海省气象灾害年鉴筛选整理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1982-2018年县域旱灾县次。
青藏高原雪灾县次数据集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年鉴、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年鉴和青海省气象灾害年鉴筛选整理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1982-2018年县域雪灾县次。
近40年青藏高原蒸发皿蒸发量估算数据集
基于青藏高原77个气象站点1970-2011年的逐月气温(平均、最大、最小)、风速、辐射、气压、日照时数等数据通过修订的Penpan模型计算了中国20cm蒸发皿的蒸发量。
课题四
中国典型干旱事件评估数据集
基于不同遥感干旱因子建立干旱指数从而对中国地区的典型干旱事件进行检测评估。
基于BNRD统计降尺度方法的CMIP5降尺度降水数据
本数据集为基于BNRD统计降尺度方法对25种CMIP5模式的降水数据降尺度后的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5度,时间分辨率为月。CMIP5模式包括ACCESS1.0, ACCESS1.3, BCC-CSM1.1, BCC-CSM1.1(m), BNU-ESM, CCSM4, CESM1(BGC), CESM1(CAM5), CMCC-CM, CNRM-CM5, CSIRO-Mk3.6.0, CanESM2, FIO-ESM, GFDL-CM3, GISS-E2-R, HadGEM2-CC, HadGEM2-ES, INM-CM4, IPSL-CM5A-LR, IPSL-CM5A-MR, IPSL-CM5B-LR, MPI-ESM-LR, MPI-ESM-MR, NorESM1-M, NorESM1-ME。
中国东部三大城市群不透水面数据集
基于Landsat 8 OLI/TIRS遥感影像,利用以红光和近红外光为基础构建的建成区指数VrNIR-BI (Visible red and NIR-based built-up Idex) 完成2015年中国三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透水面提取
1960-2014年中国月尺度MPDSI数据
基于中国2474个气象站点获得的MPDSI月数据
中国干旱风险评估数据集
基于气象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建立子指标,通过将历史旱灾损失数据与各子指标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计算,获取指标权重,从而对中国的干旱风险进行评估。
2003-2012年间全国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融合集成数据集
2003-2012年间全国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融合集成数据集
专家团队
1、程昌秀
第一课题负责人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数据与应用分析中心主任,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863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2、刘峰贵
第二课题负责人 青海省“135人才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曾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
3、桑燕芳
第三课题负责人 中科院“秉维”优秀青年人才计划,曾多次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项目等。
4、张强
第四课题负责人 国家杰青/中组部万人计划,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返回顶部